援中港濕地乃因應海軍二代軍艦碼頭闢建,補償其所毀壞之紅樹林所興設之公園,這是個機會,也是個挑戰;原因是紅樹林生態本不易維持,移植的可能性也不高,再者,地區先天條件不佳,海潮、土地等問題都尚未釐清,如何繼續進行工作都在在考驗著設計單位的功力與火侯。

援中港濕地公園

雖然站在評審的角度來看,卻也隱約的有著莫名的衝動,一股設計的搔癢令人難耐,因此建議除了原則性的說明外,實際的做法也會在後續章節介紹給各位景觀生態規劃者認識:

規劃設計原則:

1.最小維護管理之人工濕地,一個廣達30公頃的溼地,若需要高維護管理機制,恐怕會耗費許多人力,因此,在設計之初即討論可行之方案,方能減緩後續管理之壓力。

2.盡量符合當地環境紋理設計盡量維持原有之環境紋理,一方面反映環境歷史,一方面也避免大肆開發造成後續的問題。

3.強調濕地與水資源之關連性海水、地下水、河水、放流水甚至地下水可能都是規劃單位所提出的可能性,然而其與設計的關係也有可能產生不錯的環境教育,可藉由設計的過程,增加環境的多樣可能性。

4.應給予溼地自然演替之空間與時間一個環境應該有留白的設計,讓急欲填補空缺的畫筆停住,把濕地珍貴的資源保留下來,增加的僅是裝飾性維護性等工法,讓溼地自然演替喘息,找到最適的出路。

5.應兼具生態功能與景觀生態性的兼顧與景觀需求不應背離,其可能相輔相成的設計手法應被引入,除可藉由OVERLAP疊圖分析,或者環境紋理分析、活動需求分析,我想應該都會讓基地設計愈趨完整。

6.不要引入過多之人工設施過多的人工設施不僅不需也不必,僅一些功能性的工法維持溼地的機能即可。

All rights reserved CoForest